⒈ 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。后多用于自谦,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。
⒉ 泛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。
⒈ 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。后多用于自谦,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。 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孙桓子 还於 新筑,不入,遂如 晋 乞师, 臧宣叔 亦如 晋 乞师。皆主 郤献子。晋侯 许之七百乘。 郤子 曰:‘此 城濮 之赋也。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,故捷。
引克 於先大夫,无能为役,请八百乘。’许之。”
宋 陈亮 《与朱元晦秘书书》:“亮 之不肖,於今世儒者无能为役,其不足论甚矣,然亦自要做个人。”
清 梁章鉅 《归田琐记·厨子》:“余於 能始先生 无能为役,则 陈东标 之於 董桃媚,又岂止仙凡之判哉?”
⒉ 泛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。
引宋 方岳 《雨中有感》诗:“何以消忧惟酒可,无能为役以诗鸣。”
清 沉德潜 《说诗晬语》卷上:“少陵 出而瑰奇鸿丽,一变故方,后此无能为役。”
⒈ 原指不足以供人役使的意思。语出后转为自谦才能不及他的用语。清·梁章巨。
引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「孙桓子还于新筑,不入,遂如晋乞师。臧宣叔亦如晋乞师。皆主郤献子。晋侯许之七百乘。郤子曰:『此城濮之赋也。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,故捷。克于先大夫,无能为役,请八百乘。』许之。」
《归田琐记·卷七·厨子》:「余于能始先生,无能为役,则陈东标之于董桃媚,又岂止仙凡之判哉!」